(本网通讯员李炳范报道) 在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部分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强力推进榆横一体化进程、加快榆林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建设的议案》(简称“一号议案”)。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作出议案办理工作决定,提出具体要求。一号议案的办理既是本届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三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要点。
支持:
榆横一体化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从议案提出到议案办理,五年多来,为了加快榆横一体化工作进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榆阳、横山和高新区专题调研,认真研究解决制约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理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榆横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全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榆横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推进措施,从功能定位、配套保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新管理、政策支持和责任考核等方面形成了加快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保障,确立了“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
2014年2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座谈会,首次专题研究部署加快榆横一体化发展搞好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专题研究和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牢固树立规划立市的理念,相关部门要尽快把已经形成的《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具体化,用于指导各个园区的产业发展。要强化园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升园区运营水平。要积极谋划、落实一批能够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发展的项目。要加强社会管理,改善目前滞后的社会管理模式。要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清理遗留问题,处理违规项目。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榆横一体化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个有利于项目建设、推进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
为了把一号议案办实办好,2014年,市政府将榆横一体化推进工作的协调、督办职责落实到市建规局。市政府相继成立了榆林市城镇化建设管理办公室、市建规局西南分局和市执法局西南分局,为榆横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榆林高新区、榆阳区、横山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督办: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把脉支招
三届人大以来,从议案提出到议案督办,为了推进榆横一体化工作进程,市人大常委会从2010年起连续五年检查督办的基础上,年年组织视察,年年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年年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座谈会议精神,针对一号议案办理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到位、同质化竞争、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园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通过实地检查、座谈分析、考察调研、询问情况等办法,及时为一号议案办理工作“把脉”“支招”,促使办理工作有序推进。
2015年11月3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一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办理《强力推进榆横一体化进程加快榆林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建设的议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
会前,主任会议成员先后到高新区圣景路连通工程、横山县三产服务园、海鑫盛驾考中心项目、运动公园项目、榆林大学新校区选址以及榆林绕城快速干道等实地视察,充分了解五年来办理该《议案》项目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会议认为,五年多来《议案》办理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通过办理一号议案使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摆到了发展战略重点的首要位置;通过办理一号议案使榆阳区、高新区与横山县所辖的西南新区实现了一体化建设;通过办理一号议案使榆林中心城区实现了大发展,榆林中心城区的投资和建设规模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Page]
2015年11月10日上午,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十四次会议。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办理一号议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一号议案办理工作圆满收官。
常委会组成人员再次“支招”一体化议案办理。要求继续强力推进,将榆横一体化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强化领导,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始终把榆横一体化建设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日程,在继续发挥好领导小组作用的前提下,确定一名副市长具体负责,每年安排数额较大的专项资金支持。要列出问题清单,确定负责部门,实打实地解决好榆横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规划立市,确保一张图纸管到底。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要坚持高起点、高水平,优先完善96平方公里主城区的路网、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借助“多规合一”契机,科学定位各个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坚持转型升级,发挥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要依托区内现有大企业、大项目,以资源深度转化和综合高效利用为根本,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接续产业,发挥综合配套优势和规模效应。
回眸:
看一号议案办理成效
通过一号议案办理,加速了榆林中心城区建设。2010—2014年,住建部门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建成主、次干道和支线道路共72条、89.5公里,开工建设桥梁13座,目前9座已经建成,4座在建,形成“十一纵、十一横”路网体系。
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99.37万平方米。基本完成了东沙生态公园、榆溪河生态长廊两大公园建设。实施了44条新建道路绿化和23条道路的绿化提升改造,建成16块街头绿地,启动了大墩梁—尤家峁自然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榆林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21.9%、25.3%、6.27平方米,提高到2014年的34.17%、38.34%、16.6平方米。
实施了供水、供热、供气等一批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供水管网472.8公里。建成供气管网895公里,天然气用户总数达18万户,城区气化率达83%。建成供热管网210公里,集中供热面积795万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率达到87%。建成垃圾处理场1座、粪便处理场1座,建成公厕225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
通过一号议案办理,促进了高新区和横山县一体化进程;加强了芹河新区、东沙新区、空港新区建设,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推动王圪堵水库移民搬迁工作落实;园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能化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一大批装备制造业项目建成运营,一大批新能源产业项目启动,一大批传统特色产业项目升级改造,壮大了园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原载榆林日报2016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