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07月上旬,我们农工委抽调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以及市政府发改、水务、能源、环保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专题调研组,由邵胜凯副主任带队,对我市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中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一)各类矿井数量及产量。
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有煤矿矿井266处,年产原煤3.62亿吨。这266处矿井中,生产矿井118处,基建矿井148处。按权属分,中省矿井14处,地方矿井104处。全市共有油井2.5万口,年产原油1231万吨。共有天然气井0.15万口,年产天然气163亿方。
(二)各类矿井取排水情况。
1、煤炭矿井。
⑴排水分布。我市煤矿矿井排水量差距较大。从矿井所处区块看,排水量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增大。神府矿区占8.64%,榆神矿区占38.10%,榆横矿区占53.26%。从建矿时间和生产规模看,过去建成的中小型矿井排水量小,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大型矿井排水量大。
⑵排水现状。现状排水量每天13.56万方,复用水量每天5.12万方,外排水量每天8.44万方。预测到2030年,排水量每天68.87万方,复用水量每天22.09万方,外排水量每天46.77万方。复用水量占排水量约33%,外排水量占排水量约66%。分区块看,神府矿区外排水较少,目前生产煤矿只有红柳林、大柳塔等5座矿井有多余水量外排,其余矿井基本无外排水;榆神矿区外排水较多,大部分矿井都有多余水量外排;榆横矿区大部分煤矿处在建设初期,只有小纪汗煤矿开始生产,每天排水量为1.43万方,其中,复用0.39万方,外排1.04万方。
2、石油油井。
我市境内石油开采方式为注水式开采。注水来源有两部分:一是原油分离出的污水经处理后回注。二是专门打井取水注入。平均每吨原油新鲜水用量为1.5方左右,全年新鲜水用量约为1846万方。油井几乎没有外排水,原油分离出的污水一般经处理后回注利用。
3、天然气气井。
天然气开采用水主要体现在气井施工、天然气净化、加压站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方面。用水量相对较小(单个采气厂每天新鲜水用量一般在300方左右),全市7个采气厂每年总取水量约为60万方。气井没有外排水。天然气净化处理中分离出的污水,经处理后,采取深井回注的办法排入地下。
(三)能源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情况。
总体看,能源开发对地下水赋存条件和补给径流排泄产生影响,引起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和水质污染。
煤炭采取疏干排水和综采工艺进行开采,对水资源影响和破坏较大。矿井排水中含有大量煤颗粒物及其它有机物,对水质和水源地造成严重污染。很多煤矿随意在河道附近堆积煤矸石,造成河水、河道、农田污染。煤炭开采引发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导致部分泉水和民用井水位下降或干涸,部分地表径流断流,给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属于深层开发,目前对地表水影响还未显现,但对地下水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发生是很难修复的。天然气净化处理中分离出的污水,采取深井回注的办法直接排入地下。这样做,是否会对地下水质产生污染,目前尚无定论。据群众反映,当地饮用水质较原来变差,怀疑与之有关。报废油井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井内密封早已腐蚀腐烂,残留石油渗漏,极易使地下水受到污染。采油注水采取混层取水的办法,将好水和差水含水层导通,使本来就很稀缺的好水含水层遭到污染。2010年地质调查部门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油气区地下水质正在缓慢发生变化。
(四)能源开发中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能源开发步伐的加快,水资源破坏和水质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监管力度,督促达标排放。市水务局累计建成164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对地下水的水量、水位进行常规监测;高度重视矿井疏干水配置工作,规定能化项目取水审批,凡具备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建设项目,优先配置矿井疏干水。截止2014年底,黄委会和省、市、县三级水务部门累计给神华等26家企业每年配置矿井疏干水指标1469万方;2011年邀请省内顶级专家,现场调研论证,将中能榆阳煤矿停产并置换搬迁;市县两级水务部门多次对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和调查评价;加大对矿井排水的监管力度,大多数煤矿排水经处理后重复利用,富余排水供周边其它工业企业和生态建设利用或直接排放。市县两级环保部门针对水污染问题,先后督促延长油田定边采油厂等13家油气开发企业建成了36个联合站、72个输油站、112个加压站,使1520多口油井实现了管输,98%的含油废水实现了同层回注,达到了“零排放”;督促银河薛庙滩煤矿等231个煤矿建成了矿井废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
二是调研分析论证,编制利用规划。市发改委编制完成了《榆林市煤矿矿井排水综合利用研究报告》和《榆林市矿井水综合利用规划》;市水务局开展了《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及水质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榆溪河流域供水与水源地保护规划》和《煤矿开采对红石峡水源地及煤矿周边地区地下水影响调查评价》工作;榆阳区编制完成了《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规划》,并获市政府批准。目前已与投资企业签订了PPP项目合作协议。横山县完成了矿井水利用调查工作;府谷县的调查工作正在开展;《榆神矿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初步设计》正在进行中。
二、存在问题
(一)水质污染严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违规偷排。主要是一些地方小型煤矿和煤化工企业。二是行业标准排放。主要是一些油气企业和中省大型煤矿和煤化工企业。他们的污水排放执行行业标准,与地方政府的“零污染排放”要求和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有一定差距。按照这一标准排放,污染物积少成多,终究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现在,矿区水质变差已成事实,油气区也已发现水质较原来变差。
(二)利用效率不高。据市水务、能源部门调查统计,我市煤矿矿井排水量中,只有三分之一循环利用,三分之二就地排放,不仅白白浪费了水资源,造成水质污染,而且很容易引发水事纠纷。原因主要是政府缺乏统一利用矿井水的相关制度和工程措施。采油和采气之间的废水利用也不合理。采油要打井从地下取新鲜水回注,而天然气净化处理分离出的废水又要打井回注地下,既对水资源造成浪费,又会造成水质污染。原因主要是“长庆”和“延炼”等企业内部缺乏统一调度配置机制。
(三)监管机制缺失。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的监管工作,涉及发改、国土、环保、能源、水务和各工业园区等,这些部门和单位又由不同的领导分管,监管工作综合协调不够,往往各自为政,很容易造成某些环节的监管缺失。加之开发企业多为中省企业,级别高、实力强,监管难度大。监管部门如果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很难见效。
(四)监测站点不全。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情况,仅由职能部门和科研单位进行临时或应急性监测,监测项目少,覆盖面小,给分析论证带来影响。如油气开采废水回注对地下水质的污染问题,因没有进行打井监测,很难进行定量分析。
此外,开发与保护脱节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三、今后建议
(一)加快推进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步伐。目前,市政府已经编制完成了《榆林市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规划》。接下来要抓紧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力争明年开工建设。榆阳区政府与北控水务集团采取PPP模式合作,首期对金鸡滩片区的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进行建设。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该项目的建设,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要在疏干水回收入网和配置使用标准的制定,各煤矿涌水量和外排量的核实,各用水户和用水量指标的确定等方面加大协调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力争把此建成示范项目。
(二)健全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结合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工作,市政府要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中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统一监管。要建立由发改、水务、国土、能源、环保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加强监管。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以“零容忍”的态度,从严打击违规偷排和超标排放行为。对煤矿和煤化企业集中区、排水量相对较大的,要力争通过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集中统一利用。对相对分散、排量较少的,要通过加强监管,做到“零污染排放”。要督促油气企业建立用水统一调配机制,合理有效利用生产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三)科学统筹规划,适度控制开发。我市是重度缺水地区。政府在谋划今后发展时一定要按照“多规合一”要求,本着“科学统筹规划,开发保护并重,适度控制开发”的原则,在能化项目布局、立项审批中要充分考虑我市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和控制区,对重点水源地和水库、河流等重点保护区域采取限制开采措施,在优先保证水资源不受污染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能化经济。
(四)全面开展地下水环境专项调查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尽快组织开展两项专题调查活动。一是水影响调查。主要对分布在秃尾河、榆溪河、无定河流域的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开展调查,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水污染调查。主要对神府矿区和各煤化工园区地下水质超标问题和定边、靖边、横山、子州等油气区潜在的水污染问题开展调查,为今后科学治理提供决策依据。